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驿站 > 青年视窗
虎门之行的思考
时间: 2017-02-21 10:28  来源: 汕头市共青团 发布机构:  【字体: 大  打印
分享到:

根据组织的安排,去年以来,我到东莞市虎门镇挂职学习,挂任虎门镇委副书记、副镇长,我认真学习,进入角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作为,扎实工作。一年多来的工作和生活,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烙上虎门情怀,也让我学有所获,受益匪浅。虎门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历史名镇,是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珠三角交通要地、珠三角工商业重地、中国服装服饰电商重要基地、珠三角火力发电基地、东莞市文化高地,这七个“地”充分展示了虎门这座海滨城市的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与时尚活力荟萃交融的独特魅力。以前的虎门,创造了许多历史,留下了许多传奇。当前的虎门,再续新辉煌,再创新优势,积累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经验。

一、在这里,我感受到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虎门的区位优势十分突出,虎门位于珠三角几何中心,处于广东自贸区、南沙国家级新区、前海新区、横琴新区之间,与广州南沙一桥相连。凸显的区位优势带来巨大的交通红利,虎门是东莞目前唯一集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高速公路与粤港航线于一体的区域性交通枢纽,虎门有5条轨道交通经过并设立9个站场,有5条高速公路经过并设立6个出入口。在虎门,90分钟内可直达珠三角5大机场、60分钟内可通达珠三角主要港口,经港澳客运码头60分钟可直达香港、澳门。在虎门,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特别是虎门高铁站的建成,更是为这座城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虎门站17分钟往北可到广州南站,17分钟往南可到深圳北站,在这三个站可以直达全国各地许多开通高铁的城市。虎门站目前日人流量达到2万人次左右,如此便利的交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福利,也带动人口流动,促进经济发展。虎门本身的区位优势突出,再加上完善的交通设施,这为虎门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二、在这里,我感受到经济发达,市场活跃。2015年虎门镇生产总值447亿元,各项税收总额72.5亿元,本级财政可支配收入23.5亿元。至2015年年底,市场主体总量共6.53万户。虎门现有服装服饰、电子信息、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其中服装服饰生产与配套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400亿元,电子信息企业300多家、年产值约300亿元。目前虎门镇每年商贸流通总额超过700亿元,每年到虎门旅游观光人数近500万人次。虎门现有40个服装和面辅料市场,9个电商产业园,2个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这里是全国有名的服装、水果、蔬菜、海水产品的集散地,市场活跃度很高,物流快递业十分发达,交通十分繁忙,生活配套非常齐全,这些条件使虎门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片创业的热土,成了一座宜居的城市。当前虎门正在通过抓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抓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抓重大项目建设,抓社会建设与民生建设,推进科技、金融、产业、城市融合发展,致力把虎门建设成珠江口湾区节点城市。

三、在这里,我感受到海纳百川、敦本务实。虎门的户籍人口13.6万人,常住人口63.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人口总数近百万。这里的人口结构非常复杂,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有许多外地人都已经在这里扎根发展,使虎门成为一个客地城市。一个地方能够成为更多人的客地,更加证明这个地方的胸怀与发展。政府方面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制定了条件准入、积分入户、企业自评人才等入户制度,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虎门本地人既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怀,又有敦本务实、率直实在的作风,对外地人很接受,很友善,不排斥,不劣待,一样的眼光,一样的对待,外地人很容易融入虎门的社会生活环境,粤语与普通话成为这座城市的两种主流语言,这种良好的人文生态促使朴实厚重的民风成为主流,很容易让外地人来了没有陌生感,反而有了亲切感,愿意留下落地发展。这样的人文特点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必然的因素。

四、在这里,我感受到政务清明、服务到位。在产业扶持上,虎门镇政府通过“造环境、搭平台、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建立国家级“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设有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纺织面料虎门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虎门实验室、新丝路时尚发布中心、以纯集团服装展示中心、虎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虎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虎门服装教育培训基地、虎门服装品牌推广中心、虎门电商产业园衣电园十大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完善研究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为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创新支持。接下来,虎门镇政府将推出一套“组合拳”,通过建设服装展馆、建设品牌服装一条街、建设服装面辅料超市,推动服装设计产业化,助力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虎门镇规划1588亩土地正在建设中国电子东莞产业园(简称CEC),并申请设立CEC项目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建设虎门镇国际线缆总部,筹建“广东省信息传输线缆及连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启动信息传输线缆行业标准联盟工作提升工程,组织镇内电线电缆龙头企业主导起草和制定广东省信息传输线缆行业标准,提升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电线电缆产业转型升级。自2015年起,虎门镇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作为创新驱动专项资金,鼓励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金融服务方面,以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东莞分中心虎门站为依托,着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为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合作平台。虎门镇在2016年成立首家镇属融资担保公司,由广东虎门富民集团全资组建,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这将更好地帮助虎门中小企业及个人解决中短期资金紧张难题,鼓励创新创业,助推经济发展。在资产运营方面,早在2012年,虎门镇成立广东虎门富民集团,代表虎门镇政府以独立法人身份,全权行使对镇属资产的经营管理。虎门镇自2012年就建立集体资产交易管理中心,现在该中心已建成镇、社区、居民小组三级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并且建立网上交易中心,实现集体资产公开、公平、公正交易,实现集体资产增值,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2015年,广东虎门集团净利润比增5.17%,全镇社区集体两级总资产达135.8亿元,同比上升5.0%。

虎门镇十分重视推进重大项目的建设,将重大项目作为壮大总量的基础、转型发展的依托,以务实高效的行政服务,促进各类重大项目快建成、早投产。针对市以上重大项目,东莞市实行市政府领导挂钩督导重大项目制度,建立“五个一”(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条龙服务、一个月检查)工作机制、重大项目“明白卡、销号制”等制度机制,市里专门成立重大办,市镇两级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切实加大对重大项目的督导和服务力度。凡列入市重大项目,一律享受前期工作审批“绿色通道”待遇和VIP服务,市国土、环保、规划等有关部门专门为重大项目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服务好重大项目。虎门镇每一个为项目服务的工作专班都设立一个微信群,及时沟通重大项目的工作进展,经常组织走访项目工地,召开月度进展会、协调会,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深入企业,靠前服务,面对面、手把手服务重大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碰到的问题和困难,齐心协力,不遗余力,积极推进重大项目的进展,促使各重大项目得以有序推进,为虎门的发展增强后劲。
五、在这里,我感受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虎门是岭南历史文化名镇,目前发现虎门最早的人类居住地是至今3500年的村头村贝丘遗址。虎门人敢字当头,义行天下,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早在800多年前,虎门人以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裁盐改稻,将千顷盐滩改造为鱼米之乡。万历十年(1582年)虎门布衣陈益远赴越南,甘冒杀身之险引入番薯回乡种植,从此传播国内,缓解国人饥馑。1839年6月,民族英雄林则徐率领虎门军民销烟御敌,写下了悲壮的中国近代史第一页,使虎门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民族复兴之路的起点。1978年,虎门人以敢为人先的胆魄,率先创办中国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太平手袋厂,由此点燃全国“三来一补”加工业的燎原之火。虎门人孙宠惠为近代中国法学奠基人,还有爱国将领蒋光鼐、新浪网创始人之一王志东等等都是虎门名人。虎门史迹斑斓,人文荟萃,为这座海滨城市增添绚丽而迷人的色彩。

虎门镇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是对一个地区创新发展、持续发展的生动诠释,也引发了我对于如何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要着力推动交通设施建设。一个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决定城市发展的宽度。当今社会,由于科技发达,交通设施发展迅猛,先进的交通设施解决了距离问题、区位问题,有了便利发达的交通,距离已经不是问题。即使由于先天不足,没有区位优势,发展先进的交通设施也能把距离拉近。“路通财通”,通过大力发展高速公路、高铁、城市轨道、轻轨、港口等设施,带动其他基础设施的发展,带动人口流动,带动经济发展。

思考之二:要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创新驱动是厚植发展优势,培育发展动能的重要抓手。实施创新驱动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资源日益紧缺,成本不断上升,以要素驱动来获得高速发展已经不可持续,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从政府层面上,可以从设立创新驱动工程专项资金、构建创新创业创客高地、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学研合作、搭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等方面,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整合资源,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从企业层面上,可以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注重开发利用,注重产品质量,注重打造品牌,推动自动化生产,甚至推进智能制造,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思考之三,要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的建设对于地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要不断收集发展现状的相关数据,定期进行详细、具体的情况和形势分析,在把握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趋势、立足地方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实施精准化招商、产业链招商,为经济发展积聚后劲。重点要做好重大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建立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机制,及时跟进服务,及时解决重大项目的存在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得以落地上马,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思考之四,要着力优化城市环境。一个城市的美誉度、舒适度、安全度、文明度,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城市管理的强化、城市环境的优化,可以提升市民素质,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加强城市管理,规范社会治理,通过完善城市综合管理网格化,建立社会治理“一张网”机制,推进城市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治安秩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加强城市文明创建工作,挖掘地方历史文化,打造文化精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推进文化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建设宜业、宜居城市,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思考之五,要着力优化政务环境。良好的政务环境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尤为重要。要加快法治城市建设,建设阳光政府,搭建服务平台,规范市场秩序,提供及时便捷、高效、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着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生态和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促使“政、企、民”各司其事,打造“亲企清政”的营商环境。要强化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公仆意识,牢固发展观念、服务观念和群众观念,尽心尽力尽职做好本职工作,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

思考之六,要着力优化人文环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引导市民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脚踏实地的作风,积极向上的姿态,投身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用感情留住人,用政策引进人,用环境吸引人,为地方的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团市委书记  陈玩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共青团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