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驿站 > 青年视窗
理想信念是青年发展的北斗——学习贯彻党中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系列评论之二
时间: 2017-04-25 17:33  来源: 汕头市共青团 发布机构:  【字体: 大  打印
分享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是我国第一次对青年工作进行制度化的安排。除了继续体现党中央对青年工作极为重视的传统,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工作的科学性的认识。因此,落实这项规划,尤其是发展领域、发展目标、发展措施方面,其科学性是根本性的。

曾经流行过一个说法: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有两个,一是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也说明了理想信念工作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之所以是高难度,是因为做这项工作,只有具备了高度的科学性,才能成为青年成长发展的北斗。

首先,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最近,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推荐全团同志阅读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一书。这本书其实就是讲理想信念的,但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却是实践,尤其是他认为“工作是一种快乐”,这与共产主义理想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需要就是劳动。因此,无论何种理想信念,都是在实践中体会、接受并终形成自觉的。工作与劳动,是这个世界接纳青年人的“入场券”。如果青年人不把劳动与工作当作人生的快乐,他都根本没有上场的资格——离开了这一点,再高明的理论、再动人的主义、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为青年人的追求,这才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础。

其次,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青年的“现代性”的培养。中国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840年以来,中国进行的所有变革,都是围绕“现代性”展开的——工业社会的建立、农业社会的转型、城市化的进程、新文化运动、新军事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医疗等等的进步,无不体现了这一点。这之中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现代化。所谓现代性,正如马克思所言:“由狭隘的地域的人,变为世界的历史的人”,那就是要求青年在所有的方面都向这个目标看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所有理念,都是现代化社会的产物,是现代性的充分体现。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雷锋具有永恒的魅力了——他把“利他”做到了极致,这就是一种极具现代性的精神。因此,青年人只有以现代性为导向,才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公民,建成真正的现代化强国。

再次,分类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导,必须营造“公平环境”。无论是处在什么年龄阶段、处于哪个地域、从事何种职业的青年人,其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如果青年人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能够有所创造,有所发展,那么,青年人的焦虑症、好高骛远症、无所适从症都会消失。因此,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与制度体制,不要人为地把人们按职业、地域、受教育程度等分成三六九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工作。唯此,才能够使青年人真正沉下心来,按时长大、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形成一种既不仰视也不俯视世界的“平视心态”,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最后,强化网上思想引领,要推动青年形成文化自信。对标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当今社会缺乏容纳青年人发展的内容框架与表达体系。而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且又能安放青年人梦想的内容框架与表达体系。从本质上看,青年在互联网上的创造,其实是正在进行新的“部落运动”--他们与祖先所开疆拓土的工作是同样的,只不过他们是通过网络手段和社群交往在精神世界里进行,但本源是一致的。他们甚至开启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方式,他们找到了更加大的凝聚共识的方式。因此,青年正在用他们自己创造的方式在重新塑世界。共青团作为引导者而言,就不仅仅要看到互联网世界的“碎片”——碎片都是从大山上掉下来的,我们要关注文明的本源,去关注文明的大山。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引导之下,青年一代作为这个体系的主流人群,不管是其中的普通青年还是精英青年,完全有能力形成文化自信时代的新的文化符号。

总之,理想信念固然是从现实世界中产生出来的,但科学的理想信念,将引导青年创造更加美好的现实世界,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义。

(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 皮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共青团门户网站”,是否继续?